|
|
台灣美食何其多,其中又以傳統小吃最有出名也最有人氣,台灣是相當可以接受多元文化飲食的一個國家,但是不管環境時代怎麼變遷,小吃還是在台灣是最有人氣的部分,傳統小吃早期都是圍繞著廟口孕育而生,台灣各地大大小小的廟宇相當的多,隨著台灣人的信仰大多是佛教與道教,所以早期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廟宇,有廟宇的地方就是當地居民的活動中心與節慶活動中心,漸漸的小吃攤販就會往廟口的方向集合,造成了許多廟口前廣場都會有很多小攤販老店,動輒數十年如一日的老店,說廟口跟小吃是分不開的也沒有錯,各地大大小小的廟口總是相當熱鬧,最有名的當然就是基隆廟口了,當然還有其他大廟口小吃,改天還滿想寫個專題,專門介紹廟口小吃類的。
台北早期最繁榮的地方大概就是大稻埕了,碼頭工人跟商業聚集中心都在這裡,所以信仰中心的慈聖宮就相當的重要,即使到了現代還是在當地人心目中有著舉無輕重的位子。 |
|
|
|
|
廟口兩旁的攤販大概數十間,是很多老饕們的隱藏版美食重鎮,這邊的店家幾乎都陪伴著慈聖宮一路走過來的,對於現在繁榮的大台北地區來說,這邊真的算是保存的相當良好,老舊的鐵皮屋跟般薄的招牌,攤販外的長板凳都訴說著歷史,外頭坐著頭髮斑白的老人家代表著數十年不變的老口味。 |
|
|
|
|
|
|
攤販前後都是相通的,坐在廟口廣場的人們可以從後方直接排隊點菜,這景色看到我都快哭了,我在西子灣哈瑪星小時後也是這樣,廟口永遠是熱鬧的夜晚,大人吃飯聊天,小孩追逐遊戲躲迷藏。 |
|
|
|
更難得一見的是慈聖宮前的廣場有兩棵老榕樹,廣場兩側都是桌椅讓客人使用,一個桌子上擺個3。4家的菜餚,一個桌子可能有3組客人一起食用,彷彿回到了老年代的街坊鄰居一起吃飯的感覺,即使在大中午用餐也覺得陰涼,在大榕樹下用餐我已經有多少年不曾有過這樣的愜意了,送菜的攤販永遠都知道他的客人坐在哪裡,眼明手快是當初這些攤販都需要必備的技能。 |
|
|
|
這邊的觀光客不多,大部分都是老人家居多,回來吃老味道也品嘗著回憶。 |
|
|
|
|
|
|
一口咬下相當彈牙的魷魚,不沾醬吃起來就是滿口魷魚味,蒜頭醬油充滿了古早味,一口接著一口,有美味也有回憶。 |
|
|
|
我們叫了三家攤販,攤販老闆找不到客人時就會大聲吆喝哪一桌點某某某,就會看到客人迅速的舉手,攤販老闆熱情的送上餐點並且結帳。 |
|
|
|
|
|
|
炒飯並不沒有美食家口中的乾鬆狀態,但是一口吃下卻是滿滿感動,這淡淡的醬油味跟略濕的米粒,代表著古早味。 |
|
|
|
|
苦瓜排骨湯
來到這種廟口小吃,當然免不了要點上個燉湯,苦瓜排骨更是具有代表性。 |
|
|
|
喝上一口並沒有大飯店餐廳裡面的濃郁湯頭與清甜,但是胸口滿滿的感動卻一直品嚐到兒時的回憶,排骨肉多也咀嚼的到軟骨,苦瓜並沒有特別軟爛,但是這樣的環境跟這樣的味道就代表著人情味。 |
|
|
|
|
|
最道地的台灣美食,我喜歡他的蛋液跟粉皮是緊緊的巴在一起的,醬料是甜鹹的香氣醬料,並不會追求蚵的大小,但是整起來卻是相當的搭口。
我想這邊的是值得一訪的,第一眼給人的感覺就是相當的舒服,吃飯的時間中可以聽到周圍人聊天大聊家裡的事,有幾個老人家又是老生常談的聊當兵聊政治,嘴裡吃的是古早味,環境是老年代的大稻埕廟口,我彷彿坐了時光機回到從前,回到小時候,這時候眼前的美食口味都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,重要的是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台灣最美的風景與美味。 |
|
|
|
|